從學習動機到自主性學習一瞥

瀏覽數:6829


 

  筆者從執行諸多的訓練業務中觀察到,為提升有效的學習在訓練業界多聚焦在探討成人學習特性、教學設計及技巧等要素;較少關注在學員是否主動或積極參與學習的內在需要,以至於學員在接受被動性的訓練安排時其學習動機常被忽略,也往往使訓練難跨越一定的成效。這裡提到的學習動機與新柯氏學習評估模式(The New World Kirkpatrick Model)中,於L3行為層級(Behavior)所強調的驅動因子有相當的關係。

  換言之,學習動機是L3關鍵行為中所揭示之驅動因子:「強化」之一,其影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否有效運作以至於導致最終學習成果良莠之塑料,顯然是從事訓練業務在訓練規劃時不可忽略的重要內容。

  學習動機好比是學習者想要學習到某些事的「內在動力」,會影響學員是否主動參與學習的意願、投入學習的程度及持續學習的時間。而自主學習就好比是一種主動學習的能力,如同在學習中呈現出「我要學」的「內在需求」,比如:我為什麼要學?我想學什麼?及要如何去學?等,是一種自發性的反應。

  因此,可以說具備高學習動機的學員,相對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理應較強,相對學習的成效也應該是比被動學習的學員來得高。因此,企業訓練若運用在遴選學員的方式上,或許採取限制性的開放式報名理應會比指派人選參訓的方式使學習的成效更佳;所以,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傾向之因素,應被看成是考量訓練成效的影響要素。

  依據微軟公司曾做過一個統計:在每一名微軟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內容裡,只有大約10%是員工在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得到的,其他知識都是在進入微軟後重新學習的(參考資料1)。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一個缺乏持續自主學習能力的人是難以在現代企業中立足的。尤其在目前新知識傳播蓬勃的速度,對絕大多數企業員工而言,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員工即便在企業提供的訓練環境、資源及管理的條件不盡理想,或遇到課程的挑戰或挫敗,也能夠堅持不輟。

  當然,具備高學習動機的學員並不表示訓練活動就會有優異的學習成果,其必然與課程規劃、教學設計及講師技巧等等相關資源及訓練資源是否周延、靈活及彈性地配合,以及能有效的產生綜合性的學習策略相呼應。但可確定的是,保持高度的學習動機,培養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員工,絕對是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的必要條件。

  有一句古老的諺語是這樣說的:「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從進入職場我們就面臨各式各樣的學習情境常未察覺,舉凡接聽電話、回覆郵件、行政事務、會議報告等,我們不斷地在接觸及學習各種事物或技能,大多數情況是打鴨子上架先做了再說,然後在錯誤中不斷修正及學習;如此,當運用的次數增加則技術更純熟能力也隨之提升,相信職場人皆有此體驗。

  所以,談到如何提升自主性學習能力?其實可以很簡單,只要懷報珍惜這些難得的機會,在掌握學習的要領(聽,看-大膽發問及切磋,善於舉一反三,學會無師自通)後一定要行動(做);行動除了能阻止無從下手的停滯,在做過後也能對事物產生徹底而深度的了解,經由對事物深度的了解過程,便能夠主動地改善事物,無形中堆疊出主動學習的能力。

  每次的學習都具備不同的條件,隨著能力的提升學習的內容及過程則越有難度,而只有持續在學習行動中的人,其潛在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和學習能力才能被真正激發出來。

  未來是今天的累積,維持個人的高學習動機及自主性學習的狀態,以保持學習的興趣和毅力等正面循環,儼然是維持個人持續成長能量、在工作上擁有成就感,進而提升職場競爭力及創造自我價值的正向回饋,長期來說追求成長的員工其續航力也比較好,當然也會反映在績效表現上。

  對企業組織而言,組織需要不斷學習,才能維持持續成長的活力、創新與彈性。所以從個人的學習動機及自主性學習狀態的觀點而言,企業不是被景氣淘汰,而是從停止學習的那一刻開始,只有不斷學習及實踐,才能適應趨勢順應轉變。   

【參考資料】

  1. 送給迷茫的學生們 (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
  2. 能力養成的五個等級,找到提升自我的關鍵 (我讀:杜書伍)
  3. 進步不是與人相比,而是超越自己 (天下讀書俱樂部)
  4. 學習動機:決定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 (親子天下)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