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慢活、慢食與健康

瀏覽數:17243
關鍵字:


  健康是永恆的財富...

何謂慢活?

  人類的生活步調慢慢都市化,生活過得匆忙...慢活並非動作放慢、生活過得悠閒,而是增加生命的深度,找到內心的平靜,與你生命的片刻合而為一,「慢活」是能夠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在任何情況下能決定自己的生活步調與節奏,不是將每件事牛步化,而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而現代化的世界,因此慢活能讓人的心境沉澱,更能讓身體保持在穩定的機能。

何謂慢食?

  大家可能都很好奇,到底什麼是慢食,慢食並非「慢慢吞吞的吃東西」,而是「仔仔細細的品嚐料理」,主張我們吃的食材,應該以緩和的步調去植種、去烹煮和品嚐。從吃去感受生活品質的昇華,而最終想傳達的價值觀,並不只限於在餐桌上,而是對大自然尊重的生活方式。

一、探討慢活與慢食生活意義

  現今社會生活水準進步的同時,也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為了追求理想與進步,壓縮了休息與舒解壓力的時間,暴飲暴食造成腸胃不適、上班過程匆忙影響人身安全、過大的壓力造成身體不舒服與心理疾病等,最後即使物質水準提高了,卻沒有空閒的時間享受。

  「慢活」的提倡推廣是由一位加拿大的新聞工作者-Carl Honore 寫的暢銷書" In praise of slowness "(推崇讚賞慢活),書中內容提到「緊張又快速的生活節奏,不但對你的健康造成傷害,你的工作或生活效率反而也會降低」,「慢活」是將現代人回溯到早期簡單又平凡的生活時代:放慢腳步、放鬆心情,做一個短暫的休息,感受當下幸福時光。

  現代社會這種快腳步的生活,常常將自己的情緒與身體機能處於緊張與隨時待命的狀態,偶爾是需要停下來放鬆心情,思考下一步要怎麼做或是檢討與反省。「慢活便是一種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 Tempo Giusto (正確的速度)生活」(卡爾歐諾黑,2005)。

  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暨主席施偉柏(Klaus Schwab)提出:「我們已經從一個大吃小的世界,轉變成一個快吃慢的世界」(卡爾歐諾黑,2005)。由他的談話中間接反映出現在的生活已逐漸變成「快者生存」而不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作為生活指標。快節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人們不斷向前,沒辦法慢下來,這樣容易產生身體不適與病痛的產生,長期的緊張情緒沒有適當的宣洩,健康亮起紅燈,疾病接踵而來。

  因此,『慢活』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對健康、對生活的重視」(王小聰,2007)。放慢速度沒有一成不變的公式,正確速度也沒有萬用守則。「在人們追求速度與快感的同時,應該要選擇合乎美的移動方式」(卡爾歐諾黑,2005),因為生命並不是從生到死都得拚命地追、趕、跑;當生活的節奏隨著時代的變化,也必然有加速的時刻,但是生活的節奏,應該如同開車時油門與煞車並行,而煞車時間的拿捏,是由我們自己操作與決定。「讓速度在加快跟緩慢之間有平衡感,才有欣賞生命的可能」(蔣勳,2007)。慢活,是一種對抗不斷過度加速的現代生活節奏的自覺,既不一昧求快,更不一昧求慢,而是在「快與慢中,找到讓自己舒服的、自然的生命韻律」(慢遊fun 輕鬆,2011)。

  慢活的生活方式是由歐洲開始蔓延開來,「人們在工作繁忙之後都希望有個地方可以安靜休息,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之後也開始嚮往高品質生活」(卡爾歐諾黑,2005)。「動極思靜」,人住在繁華的都市太久會想要尋求鄉下純樸的生活,因此,「慢活」漸漸盛行且備受喜愛。尤其社會與思想進步的臺灣,也逐漸接受了這種生活方式,從緩慢的生活發現緩慢的舒適與快樂,這樣的趨勢是社會發展的循環過程。

  在民國90年開始臺灣實施週休二日制,觀光局大力推動國人國內旅遊,讓國人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享受慢活人生,在臺灣有些觀念較先進的企業(如王品企業,鼓勵員工多旅遊與接近自然生活,嚐美食與攀百岳)從中發現適度的休假,反而能提升工作績效,因此,要求員工放假出遊,希望讓員工暫時放下工作,出門旅遊放鬆心情、抒發壓力,讓身心靈親近大自然,體驗簡單的慢活與慢動日子,藉此補充能量,回歸純樸,(所以提倡「慢動」產生,讓身心靈的合諧,結合肉體與心靈的精神合一)(丹尼的LOHAS 生活誌,2011)。

  目前臺灣最受國人喜愛的緩慢運動以騎腳踏車為多,甚至許多人會以「單車環島」做為一個夢想,在臺灣不管北、中、南都有規劃鐵馬路道,提供國民有更多的選擇;臺灣的民宿和農場也逐漸推動慢活旅遊,享受產地餐廳慢食生活,由此可見,臺灣的慢活運動已漸漸盛行,已受國人重視。

  慢食的精神,並不光只是慢慢吃享受美食,而在料理上雖然簡單,但它是對食材本身的重視,唯有新鮮的食材,才能讓人品嚐到食材的原味;現代食品工業追求味道、包裝的一致性,將使用的食材、色香味,甚至是食物料理火候,訂出嚴格的標準作業流程(SOP),市面上的美食,微波料理包、速食麵等「套餐式」的飲食,過度的包裝而忘了食物最原始的美味,在於生活哲學來說,本質比形式更重要,食材的美味是在於本質上是否新鮮、是否健康、是否簡單,而不是美不美觀。

  慢食主義由義大利人發起,發起者 Carlo Petrini是一名專欄作家,回應於1986 年,美國知名速食業麥當勞準備在羅馬名勝~西班牙廣場開設第一家意大利分店時,遭受到Carlo Petrini 和當地人大力反對,1989 年意大利學者及評酒家彼里尼Carlo Petrini 集合了當時反對美式速食文化的力量,在義大利Bra 市發起慢食運動,舉辦各種活動闡揚享用食物、宴饗、品酒之樂趣的宇宙觀運動,反對急速生活與速食,提倡回到餐桌,享受飲食的樂趣,誓言「我們要發掘出傳統食物的豐富和香氣,以抗衡標準化的快餐城市的急速生活藉生產力之名扭曲我們的生命及環境」。

  當今符合慢食主義之一的歐式餐點(如法國菜、義大利菜系列…)與臺灣傳統餐點最大不同之處,歐式餐點大致上可以區分前菜、主菜、甜點共三或四道菜,若是義大利餐點會在前菜與主菜間加入另一道菜麵類或餃類,而每一道菜會依序端上桌,讓消費者能不疾不徐地品嚐,所以歐式餐點的用餐時間可以使用達2小時,反觀臺灣的傳統餐廰常在消費者點完菜後,則將菜擺滿整桌,大家一起享用,尤其是上班族,平日上班午休時間短,午餐常常使用不到半小時就匆匆結束,這樣的飲食動作,只是將自己餵飽而已,無法在飲食過程中,放鬆心情享受「吃」的生活品味,以及品嘗到食物真正的味道,慢食能有利預防消化系統疾病外,還有防癌的作用,「當食物的咀嚼次數增加,可增加酵素分泌,使食物進入腸胃的時候較容易混合讓腸胃能正常消化」(謝忠道,2011)。

二、臺灣現代生活的趨勢

  臺灣之前流行「愛拚才會贏」,大夥一起打拚,創造臺灣經濟奇蹟,隨著社會進步,生活步調快速,尤其進入資訊社會後,人們總是抱怨,網路速度不夠快,前面的車速開得慢,自己烹調食物費時又費力,某種意義上,快就是好,速度是求生的關鍵,做任何一項工作除了求快,能超越之前速率,更要超前達成,快速無疑已取代了現代人的生活步調與方式。

  大家熱愛速度,執著於用極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不斷加快腳步,身心常長期處於高壓、緊張又忙碌的狀態,造成日常生活作息不正常,身體與心理多方面的疾病,亦因而隨之產生。

  據統計臺灣已是全球工時最長的國家,長時間工作,使得身心緊繃,心臟負擔變大,若長久處於此狀態,可能導致所謂的「過勞死」,其死因多為壓力大,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或長期處於疲倦狀態而引發,據估計日本每年工作過量『過勞死』之人數達數千人,高居世界之冠,而當今在臺灣心血管疾病已逐年攀增,且折損多位業界菁英。

  由此可見,過度的壓力與超長的工時,已嚴重威脅到身心健康;想要預防過勞最好的方式,善用暫停技巧,讓慢動來平靜心靈及轉移情緒,透過回溯人們被時間搞得筋疲力竭的歷史,才能在這個沉迷於快,還要更快的世界裡,找到放慢腳步的前景。

  目前讓人稍感安慰的是,國人對於健康的意識漸漸抬頭,開始注重「生活步調與養生之道」,因此「慢活」與「慢食」也蔚為形成一種現代社會新興潮流,除了工作之外,陸續推動悠閒的生活,除了注重生活品味,也注意到日常生活飲食。

三、健康的意義

  健康即是永恆的財富,擁有健康身心,才有良好工作品質,開創自己事業,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步調,亦是一種懂得愛惜自己的態度,如果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速度,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豐富,希望大家在工作之餘,千萬要注重自己身心靈健康,反璞歸真,讓漫活、慢食舞動您的快樂人生。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