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判風險.擴增智慧.迎新市場》AI儀表板有效降低決策失誤

瀏覽數:3351
關鍵字:


【文/吳俊毅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進球!又是一顆精彩的進球!歐洲紅魔-比利時可以說在本屆世足賽上演一段驚奇之旅(全程只有在準決賽輸給冠軍法國1分),相較於11年前世界排名掉到第71,遠比日本、南韓還要低,本次的表現宛如打了強心針,探究其原因,AI可以說在中間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在本屆世足賽,比利時隊總教練馬丁尼茲(Roberto Martinez)是位科技狂熱分子,大膽在國際賽前引進AI輔助,透過SAS協助運動數據公司「SciSports」所開發的AI技術,以影像分析所有競爭對手的表現,佈陣最佳對戰組合。在訓練過程中,也曾透過無人機與攝影機設備,與SAS客戶「SciSports」解析影像,賽前完成對世界盃所有參賽球員近億次傳球的數據分析,在比賽期間更聘請分析師隨隊,每場賽前也針對敵方球員做出優劣勢與對戰策略分析,AI與人類攜手合作,讓比利時隊闖出超棒佳績。

從圍棋、醫生到下個領域

  養成一位醫師要多久時間?多數人會回答大約是7年,但醫療、藥劑日新月異,所以更正確的答案應該是持續不斷,為了讓醫療可以更加有效率跟避免失誤,IBM Watson for Oncology出現了,先是消化了超過1,500萬頁的教科書,每年更至少消化5萬篇的新癌症研究,改寫了醫療生態,但是否醫師的角色就會被取代呢?其實不然,它的定位反而如同它的名字一般,讓醫師有如福爾摩斯可以更加偵破案件(病情),同時提供「第二意見」,讓病患更加了解病情,有有更多選擇⋯⋯。

  由此可知,除了圍棋,AI已經越來越深入各項領域,而且分別有了佳績,那麼應用於企業方面呢?

  根據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的最新預測,AI所創造的商業價值正逐年增加,今年AI在全球的商業價值將逼近1.2兆美元,和2017年相比激增約70%,到了2022年相關商業價值預估將超過3.9兆美元。顧能研究副總裁拉夫洛克(John-David Lovelock)指出,未來5年內將有一股推動AI產品和服務整合的主要力量:企業為了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創造出一個專屬AI解決方案,同時,企業也將推動有關AI產品的投資。

  企業開始利用AI技術來發掘先前不曾發現的機會,提高既有產品和服務的銷售,同時替新產品和服務尋找商機,「因此長遠來看,AI真正的商業價值在於創造新營收的潛力。」拉夫洛克說。

  這意味著,屆時AI在「決策輔助」上的應用(像是深度神經網路)將大幅成長,占AI商業價值的比例預估將從2018年的36%提昇到44%,一舉超越所有其他類型的應用。AI不只省去了過去需要人工分類資訊的功夫,發掘資料的隱藏價值、辨識資料的模式,因而創造出準確的決策支援系統,這類型的系統將有助於降低成本和風險,為企業帶來實際的新收入。

商業應用百花齊放

  政大商學院會計系吳安妮教授就打造出這樣的系統,透過與華致資訊公司共同開發5年,終於打造出AVM系統,協助台灣企業真正地了解「成本、利潤及價值」的意涵,作為企業管理者之管理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她表示:「AVM系統是款能夠將企業4大財務報表、ERP、PLM、MES、TQM、SOP等所有管理系統的數據加以整合,匯入至AVM系統中,並產生「原因」與「結果」結合之「因果關係」資訊,作為決策參考」。也因此,該系統的AI能替企業找出最佳客戶,掃除作業流程中的成本耗費死角,進而提昇企業的利潤和競爭力。

  AVM系統如果誤判了該怎麼辦?iSVMS研究中心回答,因為一開始運用的都是各個公司自己的數據,AVM系統是將「原因」與「結果」整合之數據加以邏輯性加值,並精準呈現給企業做決定,所以要說「數據或AI」會帶來風險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數據呈現出來後,企業如何運用這些數據就回歸到「人如何運用AI輔助的問題。」

  仲丞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顧家祈就談到:「我是數學系畢業,加上工程師背景,一開始每件事情都是AI優先,但越做AI越發現,AI能做的事情真的還太少了!」他提出最簡單的例子,AI雖然能提供最佳投資標的,但還是要靠人去跟金融機構洽談;另外,該跟哪個數據公司買資料來源?資料來源如果分級要買哪個等級?伺服器要架設在哪裡?這些東西在市場上都沒有比較表,需要人類一個一個去討論,找完資料後,談合作也是人在做,這些都不是AI可以替代人做的,事實上整體金融市場事實上還是人在玩的遊戲,要靠人去適應規則、創造規則。他也認為許多台灣的決策者常常抓著「自己會比AI好」這一點,認為不需要AI,但它只是1項工具,提供你計算後的最佳解答,它並不是完美的,也不是每筆AI交易都能達到你要賺錢的要求,它能給的只是市場上的最佳方法而已。

  回歸到最初,SAS台灣業務支援部副總經理陳新銓表示,過去企業用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讓資料倉儲技術、線上分析處理技術、資料探勘和數據展現技術,進行數據分析以實現商業價值。但BI重視的是利用數據與演算產出報表,讓人看到「做決策」的「後果」;但AI要的是「即時通知」與「預知前景」,讓企業「提早」知道問題的所在加以改善,或及早發現問題,改變策略,這也是AI熱潮下對企業的價值所在。

  但製造業或中小企業,可能就對AI有相當大的疑慮。AI可以做的有「報表」、「警示」、「預測」、「優化」4個層次。但陳新銓表示,以製造業為例,就因為許多老闆自己就是工程師出生,腦袋裡的東西與經驗比AI強,因而認為不需要導入新技術,協助企業更上層樓,這其實是將AI導入企業相當大的挑戰。

「神」之經營策略

  「投資有風險」,這一句話也適用於AI上面,那麼該如何幫AI避險?台灣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部顧問協理陳昌裕說:「機器流程自動化軟體(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RPA)雖然會提高公司成本,但卻是企業相當好的保險措施。」舉例來說,運用兩組不一樣的系統相互檢核,或用兩組AI協助企業比對資訊是一種方式。

  其次,不要將所有工作都交給AI,秉持80:20原則,讓簡單低風險的80交給AI,高風險的20則由AI協助資料統整,再交人類判斷整理,不僅能提高效率更能有效避險。

  綜合上述看法,可以得知AI在企業決策已經逐漸占有一席之地,讓公司營運更有效率,也降低錯誤發生率,或許更可以看出人類看不到的經營模式,就如同棋王周俊勳認為:「未來或許出現人類和AI搭擋的圍棋比賽,合作完成一盤更完美的棋局。」圍棋有「神之一手」的願景,或許企業經營也會激盪出更完美的經營策略,出現「神之經營策略」吧。欲知更多精彩內容,就看本期《能力雜誌》精彩報導。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8年8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